在2月23日普京宣布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以后,拜登就宣布升级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截止2月23日晚就有32个国家宣布对俄实施制裁
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山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积极稳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
2022年,国家能源集团将全力做到安全稳、保供稳、企业稳;着力强化转型走深走实,在全面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未来能源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过程中,煤炭还将持续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1月27日,在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考察调研时,习近平强调,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国情,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戎生权表示,霍州煤电将瞄准采掘系统智能化、辅助系统少人化、危险岗位机器人化、固定设施无人化目标,推进庞庞塔、正利煤业2座智能化煤矿和一批智能采掘工作面建设;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地域优势、区位特色,强势推进主业结构调整,实现集约化发展。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与期望,各煤炭企业表示将认真落实,加大力度,统筹做好安全保供、低碳转型、综合储运等各方面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考察调研,为煤炭生产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山西焦煤霍州煤电党委书记、董事长戎生权说。据统计,全国矿山开采占用损毁土地面积约5400多万亩,其中,历史遗留矿山占3400多万亩,黄河流域各省区占1500多万亩。
一方面,煤炭主产地到消费地的运输能力要增强。不同区域和国家都存在煤炭消费比例明显下降的趋势, 如英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仅为2.76%,美国、德国和俄罗斯已经下降到20%以内, 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已经下降到30%以内,中国的比例下降为56.57%。1 .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动荡, 全球产业链重构加大煤炭供需失衡风险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深化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给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带来了较大冲击,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断裂的风险加大,产业链本土化和区域化重构的趋势愈加明显。煤炭工业作为我国产业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环节,如果不能形成配套齐全的完备产业体系,将严重影响我国现代产业发展的产业基础能力。
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入实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煤炭工业绿色转型,积极面对新挑战,发挥煤炭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作用,助推煤炭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全球去煤化呼声日趋强烈, 能源安全保障存在系统性挑战煤炭作为一种高碳、高污染的能源,是当前全球能源转型中首选被替代的能源品种,目前欧美国家去煤化的呼声日趋强烈, 已有15个国家宣布了退煤计划, 并明确在2030年前关闭煤电3540 万千瓦,其中,瑞典、比利时和奥地利已经实现电力系统去煤化。
4 . 加快推动煤炭资源城市转型,积极打造煤炭工业生态文明矿区随着国家 双碳 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深入实施, 不论是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 还是煤炭资源丰裕型城市,都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压力。在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是必然趋势,我国工业用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仍高于60%,而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等高能耗行业的比重偏高,且高能耗、高污染、低能效的发展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转变,要如期完成碳达峰目标,我国就必须在十四五期间,在完成能源低碳化转型和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的同时,建立和完善符合高质量发展标准的绿色低碳循环现代经济体系,这种在约束条件增多收紧情况下,实现多目标均衡的战略导向,将会使我国压力倍增。2 . 加大清洁低碳技术攻坚力度,推动煤炭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十四五时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 科技创新将演化为创新体系竞争的新形态和趋势, 我国科技创新将进入自主创新能力质的提升阶段。而十四五期间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五年。
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更加动荡的情景下,全球产业链体系下游环节会首先受到冲击,影响工业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进而传递到产业链的中上游环节。作为我国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产业基础,煤炭工业将面临碳排放和污染排放等环境约束收紧等新挑战。从国内来看,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的战略选择。另一方面,煤炭净调入省份也要加大煤炭储备能力,扩大煤炭消费地、铁路交通枢纽、主要中转港口等多元煤炭储备能力,以应对极端天气或突发事件对地区煤炭供应的影响。
这些废弃的矿山即使已经停止了煤炭开采,被破坏的地下水生态系统也无法恢复,随着地下水涌入采煤矿井中, 在地下采空区积存,就会形成老窑水,进而对地下水和附近土壤造成污染。2020 年,西部地区煤炭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59.7%,达到23.3亿吨;中部地区占全国的比重为33.4%。
1 . 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发挥保障能源安全的兜底功能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 也是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等战略实施的关键五年。同时,在支持双碳战略目标实施过程中, 应理性协调去煤化与保障产业链完整性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煤炭在保障能源安全上的兜底功能。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逐渐明晰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大量煤电厂将被关停,煤炭消费的比例也会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据BP能源统计数据2021显示,2020年,全球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为27.20%,北美的比例为9.18%, 南美为5.65%,欧洲为12.18%, 独联体国家为13.93%, 中东为1.04%,非洲为22.12%,亚太为47.77%。不同的是,欧美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了化石能源内部油气对煤炭的替代,且在化石能源的清洁绿色化利用方面已经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已经进入由油气资源和可再生能源主导的阶段,而亚太和非洲的许多国家仍处于由煤炭资源主导的阶段, 特别是我国在富煤、少油、贫气的能源禀赋基础上,煤炭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仍会保持主体能源的地位,且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对于维持我国能源市场供需平衡、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等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 十四五 期间, 我国应加快推动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结合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规划, 积极培育基于煤炭产业的战略性新兴接续产业, 充分发挥煤炭的原材料功能;积极响应国家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的转型趋势,科学有序地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的工作, 利用煤炭矿区的土地、地下空间等资源, 推进多能源品种协调布局, 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多能互补能源基地;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改造成国家矿山公园或石油、天然气储备库,对在产矿山进行环境治理和保护,建立可持续的生态补偿和修复制度, 打造煤炭工业生态文明矿区。同时, 进一步优化产能,促进年产30万吨以下且产能落后的小煤矿加快退出市场,促进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提高煤炭市场集中度, 并朝着优势资源区域集中; 在供应和销售环节, 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调节供需和定价的功能, 完善现代煤炭交易市场体系, 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 在储备环节, 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 平衡产能储备和产品储备的关系,为稳定大宗商品市场提供基础保障。目前,我国仍处于攻坚化石能源清洁绿色化利用技术阶段,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能源转型的阶段相对落后,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将加快我国去煤化进程,如果不在符合工业化发展规律条件下科学有序地推进煤炭替代,将会给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
要成功实现转型发展,它们面临的挑战巨大,不仅要培育新的主导产业,还要治理和修复煤炭发展造成的各种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因此,必须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系统性统筹煤炭工业产业链、供应链上中下游环节,畅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实现产供储销有效衔接,构建现代煤炭产业体系,打通煤炭工业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诸多断点和堵点,破解和攻坚关键环节的卡脖子 技术问题,为我国实体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
随着大部分大型矿井剩余服务年限的减少,废弃矿井的数量会进一步增加,将加重矿山治理修复的难度。十四五 期间,我国仍要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 这将推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 作为主体能源的煤炭的消费量增长也会成为一种趋势, 这将进一步加大碳减排的难度。
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大多数是以煤炭或煤电为主导产业,且产业结构单一,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另一方面,伴随着煤炭资源的消耗枯竭,很多煤炭资源型城市陷入了发展困境, 据统计,在全国三批69个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中,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占37座, 占比高达53.62%。
特别是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煤炭, 要实现消费达峰和碳排放达峰,首当其冲。同时,在碳达峰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战略要求下,煤炭发展面临的约束条件不仅增多,且逐渐加紧。在这种背景下,煤炭工业发展将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从第一个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到最新的鹤岗市,因煤而兴的城市发展模式形成了以煤为中心的单一产业结构,随着煤炭资源的耗竭,它们会经历经济发展严重衰退、煤矿倒闭、工人下岗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资源诅咒。
3.构建现代煤炭产供储销产业体系,提高煤炭供应链韧性水平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着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晋陕蒙新四省区新增煤炭产量主要通过铁路、公路、水路等方式输往煤炭净调入省份。
这表明,未来40年,低碳转型已成我国的发展大势。总体看来,十三五期间,西部地区的煤炭产量提高了,中部、东部和东北地区的煤炭产量均下降了。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能源结构调整加快,煤炭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入峰值平台期后, 会持续下降, 煤炭资源城市或煤炭企业如果不及早推动转型, 将陷入发展的 资源诅咒 中, 将会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十四五时期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从国际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政策日趋成为西方国家的主要选项;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冲击,客观上助推了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出现放缓甚至倒退的趋势, 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本土化和区域化趋势凸显。
3.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两端挤压,煤炭消费与碳排放达峰压力倍增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实现《巴黎协定》的国家承诺是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支撑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煤炭科技创新仍存在颠覆性创新较少、关键技术原创性突破较少、高端装备应用性低、人才和经费不足等问题。同时,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沉陷及裂缝等易引发地表次生形变,如塌陷、泥石流等问题,给矿山带来新的环境风险。进出口贸易的萎缩或增长会直接影响上中游产业链原材料、中间品及最终商品的供需平衡关系,加之疫情对产业链带来的断链冲击,使得原有的产业链供需平衡系统被打破,且外部冲击会进一步扰乱市场的调节机制, 使得反应更加滞后的上游煤炭市场供需失衡的格局加剧。
从行业来看, 十四五 时期,我国能源行业进入了关键发展阶段,一方面要进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提高能源效率;一方面,要平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保障能源安全。十四五 时期,我国不仅要致力于实现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还要深入实施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
目前,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还未彻底完成阶段,要提前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付出巨大努力。4.供需逆向分布格局强化,煤炭发展面临着多项硬约束十三五时期,我国煤炭生产力加快向资源禀赋和开采条件好的晋陕蒙地区集中。
为了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煤炭工业需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现代煤炭工业产供储销产业体系,更好地发挥煤炭作为基础能源的兜底功能综合的来看,节前煤价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